AI巧助力 上课即上岗
“IP形象定位:IP名称‘白玉灵兰’,灵感源自上海市市花白玉兰,融入‘小精灵’元素,既承载传统文化意蕴,又传递出现代城市的鲜活亲和力……”
新学期首周,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实训中心机房内,《数字内容创作与应用》课堂正呈现一派忙碌景象。十余组学生团队在各自工位上围绕“上海文旅”文创产品IP形象策划方案,借助生成式AI技术高效推进方案落地。从项目背景与目标到市场分析与优化策略,再到IP形象设计定位,各组学生团队全程沉浸于工作情景,顺利完成文创产品IP项目从“0”到“1”的企业项目认知和实践突破。
当前,AI浪潮席卷各行各业,而职业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工作也正面临“浅层化”难题——如何让课堂教学精准对接企业真实需求?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岗位实战能力?
——“上课即上岗”!这是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《数字内容创作与应用》新学期首周真实项目演练的生动写照,也正是学校的破局之策。
在该课程新学期首周的真实项目演练中,课程通过拆解为“项目背景与目标、市场分析与优化策略、IP形象设计定位”的“上海文旅”文创产品IP形象方案全流程标准化任务,让学生在实训中直接对接企业真实工作链路,运用深度影响数字文创行业的生成式AI技术。同时,课程深度运用学校开发的AI教学实训平台。学生登录后即可自主学习,平台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轨迹,并可通过AI自动进行初步评价,实现即时反馈。
打造“上课即上岗”的教学情境,既需要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,更离不开一支懂行业、懂教学的团队。《数字内容创作与应用》课程在建设之初便确定要提炼企业前沿动态与项目标准,形成教学素材;联合设计“企业模拟评审”,按企业标准点评学生方案,更是依托工商联信息技术商会产教融合专委会汇聚企业专家,共同组建了一支懂行业的产教共研团队。
在这支团队的推动下,学校以数字文创类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,精心打造的《数字内容创作与应用》课程形成以“实战化、前沿化”为核心,依托“基础+AI+项目”的三级课程体系,将AIGC技术、企业需求、项目实训融入教学全流程的特色,使课程精准对接产业真实需求。
未来,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将坚持以技术赋能教学、以实践链接产业,持续探索模式创新,以此深化产教融合,让“上课即上岗”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,助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行业岗位技能变化的技术技能人才。
材料工程管理员
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正在加载中,请稍等...